第三十七章《懂懂学历史》之赵翼,清朝中期。

第三十七章《懂懂学历史》之赵翼,清朝中期。

书接上回。

继续做梦。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我说,我一直有个疑惑,每个朝代都有史官,多负责前朝历史的编著,那为什么不直接书写当朝史呢?更真实。

他说,当朝也在记录,例如皇帝起居注,详细记载当朝皇帝的日常生活言行。但是呢,历史总会被后朝“编修”,这点是不以当朝意志为转移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有个著名论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即人们研究和撰写历史总是从现实处境出发,为当前社会服务。我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盛世修书”的传统。后朝为什么热衷于修前朝史呢?一是总结历史,吸取经验教训,二是需要用史实证明,改朝换代是光明取代了黑暗,是拯救人民于水火,是历史的进步。

我问,起居注会不会记录性生活?

他说,肯定会。万历皇帝在“国本之争”时,不是想赖账嘛,不认宫女生下的朱常洛,太后就拿出了起居注,上面清楚记录着万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临幸了什么人。

我说,你一说盛世修书,我就想起Judy搞的那套《永乐大典》,还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他问,Judy?

我说,网友给朱棣起的英文名,类似的还有汉文帝Wendy、汉武帝Woody、朱熹Juicy。

他说,实际上朱棣搞的《永乐大典》没有乾隆搞的《四库全书》大,《永乐大典》不到四亿字,而《四库全书》有八亿字。

我问,《四库全书》怎么没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他说,也获奖了,获的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永乐大典》是类书,即搜索引擎,想找什么知识,直接输入就可以出来结果;《四库全书》则是丛书,是教材集合。

我问,哪套更有学术高度?

他说,《永乐大典》。

我问,为什么?

他说,第一、用途不同。《永乐大典》是资料库,《四库全书》是洗脑工具。第二、政审标准不同。朱棣仿佛是成熟稳健的大叔,阈值很高,没啥雷区,除了靖难,基本什么都能谈。而乾隆呢?有点类似青春期的少女,阈值低、雷区多、玻璃心,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很多经典都改的面目全非。有人甚至说乾隆修《四库全书》在历史上是可以类比秦始皇焚书坑儒级别的学术灾难。

我问,这类书,都是怎么修正的?

他说,第一、搜集全国民间藏书。第二、对藏书进行分级处理。《永乐大典》更多是对学术价值进行分级,一旦采用就最大化的尊重原著。而《四库全书》呢,在学术价值分级的前提下,还进行政审分级。

我问,政审分几个级别?

他说,类似今天的网络平台:回答建议修改、该回答已删除、该人已被封号、拘留十五天。

我说,等于对学术著作进行了一次集体脱敏,不合格的全烧了,合格的编进《四库全书》。

他说,基本就这么个意思。举个例子,岳飞宋版《满江红》原句是“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到《四库全书》变成了“壮士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因为匈奴在清朝是禁词。

我说,我突然理顺了,岳飞是抗金英雄,金是清的先人。

他说,对的。

我说,搞历史研究的,若是以《四库全书》为史学依据,不是掉坑里了吗?

他说,研究历史的学者都遵循一个原则:只要能找到原来的版本,就尽量避免选用《四库全书》本。尤其是一些特殊朝代,例如南北朝、元朝,有些人名与地名都被大量的篡改过。

我问,原版《四库全书》现在藏在哪?

他说,台湾有,甘肃有,浙江有,不过最经典的部分在国家图书馆,是国图四大镇馆之宝之一。另外三宝是《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

我问,什么书会在《四库全书》的C位?

他说,经史子集,排C位的自然是经,如《周易》《论语》。

我问,古代作家有没有鄙视链?

他说,有。第一梯队是经学家,如郑玄、孔颖达、陆德明;第二梯队是史学家,如司马迁、司马光、李焘;第三梯队是文学家,如冯梦龙、凌濛初、蒲松龄。乾隆时期,有个大学问家叫赵翼,他在《廿二史札记》中坦承,自己写不了经学高论,所以只能去考据历史,若是历史也写不好?那只能写小说了。

我说,那大作家曹雪芹也属于被鄙视系列。曹雪芹是满人还是汉人?

他说,曹雪芹祖上是汉人,后来先成了旗人又成了满人,到了曹雪芹这一代,曹家已经在满族地区生活了一百多年,算比较纯粹的满人了。《红楼梦》是典型的满汉交融,到处都有带有满族元素的俗语、礼俗、服饰、祭祀等生活元素,尤其是代表满族精神文化的萨满信仰。

我说,你一说满汉交融,我立刻想到了满汉全席,“满汉”也是满族与汉族的意思?

他说,对的!

我说,曹雪芹,一个满人能写文言文,不得了。

他说,曹雪芹写的已经是半白话文了。白话文的普及与蛮夷入关有直接关系。元朝是蒙古人统治中国,蒙古人推动了普及白话文的进程,中国开始兴起白话文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应运而生。满清入关后,满族人也不喜欢文言文,中国的文字进一步白话。民国的白话文运动则掀起了用白话推翻文言的高峰,到建国以后,语言和文字全部被今天的白话文系统取代。


我说,我去北京玩耍时,找了个胡同串子做向导,他给我解释了两个名词,一是胡同,二是享清福,都与清军入关有关系。

他说,胡同这个不是,它是蒙语谐音,所以胡同这个词应该是从元朝开始的。享清福的确与清军入关有关系,意思是八旗子弟可以什么都不用干,国家养着,但是,也不是白吃白喝,若有战,八旗子弟必须首当其冲。

我问,养这么多达官贵人,为什么清朝没有亲王叛乱?

他说,清朝不仅没有亲王叛乱,还没有太监干政。一个朝代最容易吸取的教训是上一朝代刚刚犯过的。宋朝看到五代十国崇尚武力、轻视文人,导致政权更迭频繁,于是采取了重文抑武的战略。明朝有什么问题?藩王威胁中央、太监一手遮天,因此清朝着重在这两方面进行矫正。清朝的贵族虽然也是世袭的,但是一代代的降级,权限在不断缩水。另外,皇室贵族都被圈在京城,若想出京必须申请报备。针对太监则有明文禁令,太监干政,杀无赦!

我问,清朝到乾隆,算不算到了抛物线的最高点?

他说,差不多。除去清初政权未稳的时期,清朝正经统治了两百五十年,这期间慈禧把持了五十年。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大清,五分之一的时间,在末路里挣扎。你知道鸦片战争离乾隆多远吗?他死后四十年,鸦片战争就爆发了,清朝正式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说,一说乾隆,我就想起那句“皇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他说,《还珠格格》把乾隆娱乐化了。

我说,乾隆若活在今天,肯定是个美食博主。天南海北,只要去旅游景点,若是一个小吃没能与乾隆挂上钩,说明不正宗、不地道、不悠久。我们临沂有个名吃叫糁,名字怎么来的?据说乾隆一尝,感觉从来没喝过如此可口的粥,赶紧问了一句:这是啥?官员没听清楚,也随声问:啥?乾隆听成了“sá”,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这种肉粥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有的店招牌上还写着:乾隆爷爱喝的粥。

他说,乾隆时期要评选美食家,他不如“性灵派三大家”之一的袁枚。袁枚不仅是大诗人、大散文家,还有中国古代“食圣”之誉。人家不仅仅喜欢吃,还喜欢研究食材和烹饪,他写的《随园食单》一书,在烹饪领域的地位堪比《本草纲目》之于中医,代表了中国传统食学发展的最高水准,是中国饮食文化史上的重要著作。

我问,乾隆下一次江南要多久?

他说,那时的车马很慢,这么溜达一圈,怎么也要小半年。

我问,他下了江南几次?

他说,康熙和乾隆都下过六次,雍正下过零次。

我说,看来雍正是个宅男。

他说,这样的奢侈游耗资巨大,康熙留给雍正的钱不够他随意豪华出游,而且雍正屁股坐得不够稳,不敢出去玩耍。康熙首次南巡是在康熙二十三年,乾隆首次南下是在乾隆十六年,政权都经过了多年的沉淀,局面已经稳定了。而雍正一共在位才十三年。

我问,雍正天天忙啥?

他说,搞钱。康熙被吹捧成千古一帝,成绩看起来也可以:平三藩、退沙俄、收台湾、征噶尔丹。可实际上,康熙开支非常大,收入却不多,雍正上位时,国库里只有八百万两银子,遇到灾年连赈灾银都拿不出来。

我说,原来台湾是康熙收复的。

他说,收复失地、开拓疆域都属于最耀眼的政绩光环。

我问,雍正怎么搞钱?

他说,税赋改革。给穷人减负,给富人加税。例如摊丁入亩,变人头税为土地税。你穷的连土地都没有,你不需要缴税,那放开生吧,于是人口直接翻倍。过去公粮是按比例多收一些的,用于平衡运输损耗,雍正又提出了“火耗归公”,意思是公摊是国家的,老百姓不需要为此买单。怎么给富人加税呢?一是你土地多,你多交税。二是官绅一体纳粮,过去贵族阶层可以免税,现在,对不起,一视同仁。三是铁腕反腐,说抄家就抄家。

我说,我隐约觉得,整个清朝财政都不宽裕。

他说,是的。一是过于追求圣主仁政,人增税不增。二是税种没有与时俱进。除了传统的农业税之外,只征收铜铁盐等专营税,没有重点开发商业税、关税。后面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都是钻了财政空虚的空子。

我问,雍正打仗水平如何?

他说,雍正不怎么懂军事,对外战争输多赢少,还差点被准噶尔反推。他爹,刚才讲了,开疆拓土。他儿,更劲爆,直接把新疆拿下了。自己呢?啥也没收复。

我问,新疆是乾隆拿下的?

他说,是的,新疆这个名也是乾隆给起的,意为“故土新归”。你知道乾隆收复新疆意味着什么吗?第一、国土面积为历朝最大,甚至比今天还大。第二、实现了各民族大统一。

我问,元朝不是更大吗?

他说,你说的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元朝地图,那地图是人家蒙古帝国的,归属元朝控制的区域并不大,另外元朝也没拿下过新疆区域。乾隆晚年自称“十全老人”,是对自己一生武功的总结。其实单凭收复新疆这一件武功,他青史留名的地位就不次于秦皇汉武了。

我问,在此之前,新疆丢失了多少年?

他说,近千年,安史之乱后就断了联系。

我问,拿下新疆的关键是什么?

他说,第一、决心。康熙有,雍正也有,乾隆还有,三人在位期间都曾出兵准噶尔。第二、时机。草原政治不稳定,恰逢准噶尔老大死去,准噶尔陷入内乱。第三、单挑。当时世界上正在爆发第零次世界大战,准噶尔的保护伞俄国无暇东顾。总结起来,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我问,当时跟俄国关系如何?

他说,还不错。当时俄国当权的是摄政女王苏菲娅,赵翼在《檐曝杂记》里描写了一段美男计:“康熙中,圣祖尝遣侍卫托硕至彼定边界事。托硕美须眉,为女主所宠,凡三年始得归。所定十八条,皆从枕席上订盟,至今犹遵守不变。闻近日亦易男主矣。”

我说,不会是韦小宝的人物原型吧?

他说,大概率是。这段经历简单概括就是中国美男在俄国的宫廷艳遇记。

我问,谁是清朝第一诗人?

他说,乾隆本隆。乾隆一生作诗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

我问,他的诗如何?

他说,很黄很暴力。例如《新娘》:楼下锣鼓响叮咚,新娘羞坐花轿中。今日洞房花烛夜,玉簪剔破海棠红。

我问,赵翼有什么有名的诗没?

他说,他专攻史学研究,写诗属于副业,耳熟能详的就是那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还有一句不怎么出名,但是很有意思: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我问,我们评判历史,会不会也如矮人看戏?

他说,大概率是!每个时代的决策者身边都汇集了举国之精英智囊团,你能看到的,他们也能看到,你看不到的,他们还能看到。那为什么还做出了那么“愚蠢”的决策?在当时的局势下,这么决策已经是权衡再三的最优选择,但是这个“最优”放在数百年后来评判,就未必是“最优”了,因为我们看到了更多“更优秀”的解决方案。这就如同你抱怨自己临退休才混到副科的父亲为什么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选择下海,你也不理解为什么县城会把大城市淘汰的高污染企业招过来。

我问,赵翼是高考状元吗?

他说,理论上是。清朝跟明朝不同,清朝是全国统一卷,江浙地区凭借富庶的经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就形成了状元垄断。赵翼参加高考时,已经很有名气了,也考了第一,但乾隆的意思是江浙地区出了那么多状元,少一个也无所谓,大陕西还没出过状元呢,要不,就让赵翼让一下吧,大笔一挥,状元变探花。

我问,乾隆时期,算不算文化独裁?

他说,从文字狱来看,算!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发生了一百三十余案,占清朝全部文字狱案件的七成,其中有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

我问,文字狱是防什么?

他说,清朝前期的文字狱主攻士大夫阶层。到了乾隆时,他跟士大夫关系不错,尤其是编著《四库全书》期间,相处很是融洽。乾隆就把枪口下移,瞄准了社会底层,要预防“妖言惑众”。农民是没脑子的,农民起义都是被什么人煽动的?主要就是两个群体,一是失意文人,二是民间宗教。

我说,这一点,我感触特别深。互联网时代,真正有危害的不是那些大作家,而是自媒体大V,他们具有超强的煽动力。我在这个领域待了十多年,总结的规律就是不管是谁,一旦拥有了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不自觉的就想断案。有个大V在接受采访时坦承,自己每天有批阅奏章的感觉。所以,就形成了一种现象,不断有人成长为头部大V,然后开始议论时政,然后被封,然后又有新人成长起来,就这么不断的轮回。

他说,文字狱的主要目的,不是想抓谁或弄死谁,而是想起到一个震慑作用,无论你是否读书识字、家中藏书几何,哪怕你是真心谏言,想要活下去,思想和文风也必须与社会走向保持一致。甚至,最好保持沉默。

我说,我们就是小老百姓,只谈吃喝拉撒和风花雪月就好,不谈国事。

他说,可谈,但不要乱谈。

我问,乾隆年间也有农民起义?

他说,有,白莲教农民起义。乾隆交班后最关注的就是白莲教的动向,为了平定,嘉庆几乎耗光了乾隆朝积累下来的所有积蓄。

我问,清朝怎么做,可以跟上欧洲工业革命?

他说,你这个问题不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问吗?李约瑟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现代科学技术没有最先在中国诞生?

我问,为什么?

他说,教科书上是这么说的: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有了商品交换就有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进而发展成规模经济也就是国家现代化。而这一开始的社会分工在东方就没有先决条件,可以说这是一个伪命题。

我问,有没有破解的办法?

他说,除非从顺治开始,每一代皇帝都把孩子送到欧洲最好的大学念书,让他们知道世界那么大,值得去看看。但是,这个很难,因为他们一直觉得,北京是世界中心,拥有先进文明的人咋能去落后区域读书呢?当年英国派出的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乾隆,也是一个清朝走向世界的机会,结果满清文武毅然把人家当蛮夷对待。

我说,是因为马戛尔尼拒绝三跪九叩之礼而闹翻的吗?

他说,这些只是小摩擦,真正的原因是误判了自己,误判了世界。一是观念问题,没认识到世界的变化之大,也没认识到现代化对中国的挑战如此之大。二是利益问题,现代化制度会冲击皇家利益。

我问,其他皇帝呢?思想有没有OPEN一点?

他说,没有,都沉浸在自己的浮华盛世中,大梦不醒。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认为英国的武器那么好,我们应该向英国学习。但是道光皇帝给了一个批示:一派胡言。

我说,上学时,我一直疑惑为什么一八四零年是近代史的开端,而不是一九一二年清帝退位。现在看来,是鸦片战争炸开了一扇窗,让所有中国人看到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才逐渐开始军事、经济、教育的现代化改造。马戛尔尼的访华礼物有什么?没打动乾隆吗?

他说,枪,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可是清人不识货。乾隆回赠的是各种如意。

我问,这次没送钟表?

他说,当时清朝贵族对钟表已经很熟悉,也开始玩怀表了,瑞士一些国际大品牌甚至会针对清朝王室开发珐琅彩系列。假如曹雪芹是京城王爷这个级别的,《红楼梦》里就会多出两个道具,一是怀表,二是玻璃镜。

我问,马戛尔尼如何评价当时的大清?

他说,他形容中国是一艘已经破旧不堪的船,因为有几任能力不错的船长,这船看起来还能开,一旦遇上能力不行的船长,马上会沉。

原创文章,作者:懂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rj.vip/2512.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