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懂:
那天听说一个分析,觉得挺有道理的。
就是说,这几天跳出来支持封控的,号称这几年生活完全没影响的,基本上都是又丑又讨厌的人。
因为,一个人如果只是丑,但不讨厌,或者虽然讨厌,但是长得好看,那就很难避免以下几种基本需求,起码会有1-2种:
1)较为频繁的社交,聚会。
2)出入各种消费场所。
3)去外地走亲访友和旅行。
4)有各地的亲朋好友并且经常联系。
那么这样的人就很难避免受到疫情影响。就算自己所在地区还好,也会因为为远方亲友担心而觉得不快乐。比如很多宅人都会为自己的网友受苦不开心。很多海外华人担心自己父母在国内就医不便等等。
但如果一个人不仅丑还讨厌,那肯定平时没人搭理,没有社交,没有业余生活,也没有任何亲友成为他们的牵挂。
这种生活当然谈不上快乐,所以他们平时就很嫉妒那些长得好看,或者性格好,总之就是受欢迎的人。
但疫情一来,别人终于也被迫过得像他们一样了。爱旅游的人出不去门了,朋友多的人减少聚会了,漂亮的人出门也要戴口罩遮住脸了。甚至有些以前很赚钱的人,赚钱少了。别人家优秀的孩子,上学也终于受到影响了。
反倒是这些人自己,因为平时就过得很差,所以也没啥区别。这时候他们看着别人生活质量下降,心里那叫一个爽啊!你们也有今天啊!
所以就恨不得这种生活持续上一辈子!嗷嗷叫唤着支持往死了封控!
没想到正在美呢,突然之间,好像要开放了(其实根本影儿都没有,就稍微地表示了一小下下),这些人就又慌又恨。苍天啊!大地啊!别人又要幸福地生活了,他们的快乐就要没有了呀……
总之,就类似于,太监特别恨谈恋爱的人的那种劲儿……
下面一条回复是:贱人,祝你全家新冠暴毙而亡。
小于:董哥离开菏泽了吗?菏泽这两天比较严重。
懂懂:那我也没办法,离不开
路上都没人
罗摇摇:今天看到一个段子,说我支持封控,我的店今天垮了,别人的还没垮,
小于:住宿受影响不?
懂懂:我都是续住,还好
李老板:因为是菏泽的。出差所在地疫情防控的天天打电话。问的都是无关紧要的问题。
懂懂:你出差的时候,酒店没问吗
李老板:我那天来的时候刚好是菏泽爆发。
广西北海这边防疫比山东松。但是看到菏泽疫情多了,每天打电话。上午打一个,下午打一个。就问住哪儿,什么时候走?重复的问
懂懂:
成都露天音樂公園
https://weibo.com/tv/show/1034:4835453837443081?from=old_pc_videoshow 外国友人国外街头声情并茂演唱《我的中国心》
别把事情想的那么美好,为爱发电的动力是永远比不上金钱和利益的,别浪费时间去试探了。凡事还是自己先计算计算为好,否则就是被人算计。
热巴
以前的我经常吐槽自己的磨难,
遇到了多么歹毒的人,我的今天有多么来之不易。
而现在不是不想说,是觉得实在没啥可说,
偶尔聊一句也是调侃态度。
人成熟了就是这样吧,
曾经压垮你的吃人猛兽变成了小泰迪;
你是不把会咋咋唬唬小狗的威胁放眼里的,
叫的再凶你都觉得很可笑,不往心里去。
现在你们就明白了我的心境。
我做个总结:
经历的意义是使你强大,不是供你反刍,
别每天琢磨,没必要;
但请感谢我们经历的磨难、遇到的恶人,
他们是你取经路上的鬼,
是助你成佛的。
心大了,舞台就大了。
感觉每天时间都不够用的,今天骑了50公里,写了八千多字
三十而立是不正确的,三十很难立起来。
乱世读书是中国知识分子几乎发乎本能的世界观,更是他们解决内心危机的方法论。——《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现在越发觉得「专注」是目前最稀缺的特质之一,能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心思纯粹而利落,就是千钧之力。 就像《不必交谈的时刻》一书中讲的那样:“人不需要活太多样子。 你认真做一件事,会解释所有的事。 ”
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以前的很多东西确实是消失了。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小到那个年代独有的零食玩具,大到当时还没被取缔的地标建筑,这些都曾在我的生活里留下过痕迹。
怎么说,那时候跟现在这个时代的质感是不一样的。现在的每个人都在拼命往前跑,也渴望着汲取更多外界资讯。5G网络、快时尚、健康餐、时髦语录,而且大家需要思考和顾及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这几年,当然也有很多复杂因素。
经常还会涌出一种感受:身边的一切都在飞速掠过,生活难免有种失衡感。
上次读契诃夫的《樱桃园》,想起了大学时童道明先生帮我们解读这部剧本,他聊到了老北京的城墙,以及当年为倒塌的老城墙哭泣的梁思成。“樱桃园”是个象征,象征那些尽管古旧但毕竟美丽的事物。因为历史的发展,我们不得不与一些古旧而美丽的事物告别。我们每天都在迎接新的别墅楼房拔地而起,同时也每天目睹着无数“樱桃园”的就地消失。
很多事物我们确实没办法挽留,但起码我们可以把正在消失的、即将消失的“樱桃园”牢牢记住,通过日记或者影像图片的方式记录下来,再不济将来也可以用语言告诉更年轻的朋友们:曾经这个世界上存在过某些东西,虽然现在已经消失了,但当时的我的确因为那些美好事物而真切地开心过。
其实很多美好的「人事物」都是如此,正因为一辈子只能抓住一次,所以才更值得我们去终生铭记。
王瑞来:人的心理,大抵皆是喜顺恶逆。
忠言如果逆耳,恐怕也难以听得进。
反之,顺情说好话,哪怕是迹近阿谀,也感到很受用。
正是人的这种心理,使得善于逢迎的小人每每得势,而忠正耿直之士往往见黜。
历时10年才拍摄到的48种不同颜色的月亮。
刘震云老师讲,学好数学对他写作的帮助非常大。反过来,一个学生如果阅读量大、学好语文,对他学好数学、物理发展科学精神和思维也非常有益。这点,我们不仅能从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数学家丘成桐先生等人身上看到,也从唐校长讲的这个爱阅读的学生身上看到。
看完李永乐老师讲张益唐教授和孪生素数猜想的故事,更加佩服张益唐教授了。半生潦倒,拿着一个博士学位在餐馆打零工度日,58岁时才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讲师身份发表突破性进展的论文,如果不是凭着对数学的热爱,怎么可能坚持那么多年。要知道数学专业科班出身的人转行金融或计算机,完全就是降维打击,不光生活可以光鲜亮丽,想要的话也同样不耽误学术研究。然而张教授硬是拒绝了一切改善生活的机会,专心致志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把其他物质基础抛在脑后。在这段经历中,当然也有命运的捉弄,如果不是遇上了一个人品有问题的华人导师,可能张教授的人生轨迹会完全不同。
数学这种高难度的专业,很多人都是在二三十岁的年轻巅峰期出尽了一生的高光成果,因为那个时期的确是人类大脑最聪明最灵活的时候,之后基本就是走下坡路了,很少有人在58岁时还能出大成果,更别提今年67岁的张益唐教授又发布了更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如果这个成果被证实是正确的,他将是当世数学第一人。
数学家是人类智慧的塔尖,他们想的做的事情已经超脱世俗太多了,显得和时代格格不入,有的人甚至显得有点怪诞,有些人可能的确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但我还是认为应该给他们足够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对得起这份尊崇。
北京市朝阳区观唐东路,气温3度,核酸耗时44分钟。听阿姨讲,经常要1小时以上。队伍移动速度远远远远比上海的慢。观察下来是北京靠扫身份证,多一道确认信息环节,遇到儿童或外籍人士,手工输入极慢。北京为什么不能扫核酸码?冬天了一场大雪下来,老人孩子室外一小时核酸合适吗?
最近大v们,甚至连去国外的大v都开始集体带货某个药了,明天开市看看,资本市场投票情况
其实准备布洛芬就行了
我前天,让朋友给我爹送的
虽然说,不必担心,但是人口基数一大,就需要担心了,例如儿童小手术大出血的比例是千分之四。
听起来很小
但是若是1万人呢,就是40个
感冒死人比例也不低
就跟牛哥之前说的一样,中国任何罕见病的贴吧都很火
因为什么概率乘以14亿都很大
大家早点休息,我研究一下明天的线路
原创文章,作者:懂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rj.vip/13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