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懂懂学历史》之左宗棠,打开国门。
书接上回。
继续做梦。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我问,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怎么有机会接班呢?
他说,矮子里拔将军。嘉庆出生时,他的十四位哥哥已经死了八个,没过多久,《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也死了,可供乾隆选择的皇子变得更少了。乾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长寿的父母短命的娃。
我问,不是嫡长子继承制吗?
他说,清朝不是。嫡长子继承制有两个问题:第一、嫡长子不一定是最适合继位的皇子。第二、嫡长子继承制容易导致其他皇子不努力。清朝采取什么方式呢?立贤制。儿子们,你们好好努力吧,谁表现好,我让谁接班。而且立储过程是保密的,老皇帝不死,任何人都不知道接班人是谁。
我问,为什么乾隆还没死就让位给嘉庆了?
他说,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对康熙极为尊崇,不敢逾越,觉得自己不能比爷爷在位时间还长,于是在位六十年时提前禅位给嘉庆,此时的嘉庆只是个摆设,说了不算。
我问,嘉庆登基时多大?
他说,三十六岁。他真正掌权是四年后,已经四十岁了。
我问,掌权后,最棘手的是什么?
他说,镇压白莲教起义。镇压起义就要起兵,起兵就需要钱,而且是大钱,国库又没钱。无论是康熙还是乾隆,这些能折腾的皇帝,往往都没啥余粮。
我问,白莲教起义并不太出名,镇压它还需要特别费劲吗?
他说,一提清朝农民起义,人们就想到了太平天国,实际上,真正把清朝打成脑震荡的是白莲教起义。清朝平息白莲教历时九年,耗费军费两亿两白银。两亿两是什么概念呢?五年的国库收入。
我说,我记得朱元璋起义时也有白莲教。
他说,朱元璋很多部下出身于白莲教,但朱元璋本人对白莲教没啥好感,一上台就定义成邪教,打压。
我说,卸磨杀驴?
他说,关键是头邪驴。这个白莲教很有意思,总想回到过去。唐朝灭亡时,他们的口号是反宋复唐;宋朝灭亡时,他们又提出反元复宋;到了清朝呢?又提出反清复明。虽然他们从来没成功过,但是也从未放弃过。
我说,为啥白莲教没有太平天国有名?
他说,白莲教起义是在清政府鼎盛时期,虽规模浩大却无成果,被淹没在帝王三部曲里。太平天国为什么有名?真搞了个国中国出来。
我问,打鸦片战争花了多少钱?
他说,比镇压白莲教起义少多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军费投入约三千万两,占当年财政收入的七成。
我问,鸦片战争中英国花了几成财政收入?
他说,英国的年度财政收入是清政府的四倍,鸦片战争只花掉了百分之八,关键是人家不亏,拿到了香港。
我说,原来香港是这么丢的。
他说,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时,举国放映电影《鸦片战争》,目的是让所有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我问,鸦片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
他说,那可有年头了,唐朝就有了,不过那时鸦片还是一味药,到明朝开始对鸦片征税,征的是“药材税”。也就是说,明朝时鸦片也是以药用价值为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就记载过鸦片的制作过程,不过他也是道听途说,没有真正做过。当时中国虽然有罂粟种植,但是还没掌握鸦片制作技术,需要鸦片就从印度等地输入。
我问,什么时候成了吸食品?
他说,就是从明末开始的,万历皇帝就是个烟鬼。鸦片的普及与烟草的普及几乎同步,西班牙人把烟草引种到东南亚后,当地人发明了烟草与鸦片混合吸食的方法,这种方式简单便捷,迅速风靡了东南亚。
我问,中国政府从什么时候发现了鸦片的危害?
他说,康熙就发现了,但没定性为毒品。康熙只是希望减少鸦片进入中国,于是开始提升鸦片关税,但是效果不佳,因为它是成瘾类的消费品,一旦吸食就是终身消费。雍正把鸦片定义成违禁品,禁止贩卖,禁止开烟馆,但效果也一般,因为对违禁者惩罚力度不大,无非是监禁、充军、流放,不至于砍头。乾隆、嘉庆年间又逐年加码禁烟力度,鸦片被列入海关禁止目录。这么说吧,嘉庆年间,今天有的禁毒政策,当年都有了,但是依然禁不住。
我问,为什么?
他说,一是国内消费需求巨大,八旗子弟不吸鸦片者少。二是洋人与海关里外勾结,走私成风。
我说,所以林则徐站了出来。
他说,是道光皇帝站了出来,林则徐只是道光皇帝派去禁烟的钦差大臣。过去,中国对欧洲输出茶叶、瓷器,是贸易顺差,而鸦片的输入呢,使中国成了贸易逆差,白花花的银子源源不断的流出,进来的鸦片却没变成生产力,成了单向输出,再强盛的民族也抵挡不住这个败法。说白了,鸦片战争不仅是一场全民禁毒战,更是贸易战。
我问,禁烟阻力有多大?
他说,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从朝中权贵到地方官商,还有中外鸦片贩子,都是这条利益链上的蚂蚱,他们对林则徐恨之入骨。林则徐很明白,打蛇打七寸,禁烟的核心是内部反腐,鸦片能进来,一定是里应外合,里应是关键,毕竟海关查验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你不盖章货物进不来。
我问,鸦片当时属不属于全球贸易违禁品?
他说,不属于,那时鸦片在全世界是合法的,吸食群体庞大。一九零九年,由美国倡议、中国主办的万国禁烟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确认鸦片等毒品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禁止。一九一二年在海牙签署的《国际鸦片公约》,是第一份国际禁毒条约。
我说,说明,清政府在禁毒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他说,主因是白银外流,甚至形成了银荒,为了稳定经济才禁烟。至于鸦片给民众带来的身体危害,在当时看来,是很次要的因素。今天,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鸦片对身体的危害?是因为鸦片已经动摇不到我们的经济大盘了,只剩身体危害。当时没有“吸烟有害身体”这个论调,恰好相反,很多烟鬼被洗脑了,认为鸦片可以延年益寿。
我说,前几年,我去瑞丽,有些吸食鸦片的农村人还持类似的观点。
他说,自我安慰罢了。
我问,为什么不向日本倾销鸦片呢?
他说,日本市场太小。
我问,英国人为什么不向中国倾销一些现代化的东西呢?例如工业品,甚至是武器。
他说,试过,都很难打开中国市场,只有鸦片畅销无阻。
我问,林则徐去广东禁烟,一看,全链条腐败,会不会一窝端?
他说,那不会,林则徐是官场老狐狸,什么不懂?若是真的严格按照纪委标准去查办,整个广东将无官可用。这时应该怎么做?一是杀鸡儆猴,抓一两个典型,法办。二是对广东政府的核心层亮剑,意思是你们的事我都知道了,这些都是检举材料和账单,现在二选一,要么跟我合作,要么继续跟洋人合作。若是跟我合作,我能保你们官场不倒,形象不倒,若是跟洋人合作对付我?那对不起,我会秉公执法。识时务者为俊杰,那些人纷纷跟洋人划清界限,甚至有的人后来战死在炮台上,成了民族英雄。
我说,固定炮打舰艇,应该更占优势才对。
他说,射程不是一个量级的,你够不着人家,人家能打到你,怎么打?射程的根本是火药的差距,火药对应的是科技差距。
我问,鸦片战争的主战场在哪?
他说,今天的舟山。被英国军舰拿来当火力演示靶了,一周时间炸死了三位最高指挥官,但是没在此登陆,而是继续北上天津,直逼北京,道光皇帝急了。
我问,在广州销的烟,英国人咋跑去打舟山?
他说,普遍的说法是,林则徐早有准备,广州布防严密,英军决定北上塘沽直逼北京。也有人说,战火之所以绕开广东,与十三行商馆囤积着大量外国公司的财富有关。
我问,那时就有十三行了?
他说,康熙时期就有了。乾隆闭关锁国时,四大海关仅留广东十三行一处作为对外通商港口,可以把十三行理解为“外贸特区”。此后百年间,十三行贡献了清政府关税收入的四成。
我问,北京告急,林则徐会不会成为岳飞,成了谈判砝码?
他说,肯定的,道光先把他革职了,发配新疆。若不是你把洋人的鸦片给销毁了,咋可能把军舰给惹来?一边处理林则徐,一边派大臣去塘沽港口跟洋人谈判。
我说,去议和。
他说,不,不,你这用词不准确,是赐和。我大清乃世界中心,咋可能向蛮夷妥协呢?是原谅你们了,你们走吧,啥?没军费,不要紧,你们来回的路费我们包了,啥?想要香港?那我做不了主,我回去问问当今圣上……
我问,皇帝给吗?
他说,不给。但是再打几炮,不就给了吗?
我说,谁负责跟洋人谈判,谁成了历史罪人。
他说,所以,后来的李鸿章说,人最难写的字是自己的名字,这个名字写下去,那便就是民族的罪人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负责跟英国人谈判的是琦善,当他亲眼目睹英国军舰的威力时,他哭着说了一句:说句掉脑袋的话,这(军舰)就是大清的灾星。
我问,若是坚持不割香港呢?
他说,那火烧圆明园要提前二十年。英国军舰对于当时的大清就是王炸一般的存在,你举全国之力也奈何不了他们,而且你没有掩体,他们想炸哪就炸哪。服软还能少挨两巴掌,所以香港是保不住的。
我说,我很好奇,奏折里怎么称呼这些外国人?
他说,统一称呼“蛮夷”。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皇帝拖家带口逃跑到热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战后通过条款规定,外国人才有幸被称为“洋人”。你以为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用词问题?错,这关系着大清的体统,成何体统的体统。
我问,英国不是议会制吗?为什么会通过对中战争法案?
他说,英国是商业国家,他们的军事力量是为商业服务的。林则徐的禁烟行为在他们看来是试图阻碍中英自由贸易,若是让中国得逞了,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关闭港口,大英帝国的海洋贸易优势就不复存在了,所以他们打出的口号是什么?给中国上一堂自由贸易课。
我问,林则徐有没有误判英国的地方?
他说,有。第一,他认为英国不会贸然出兵。第二,他认为即便军舰来了,我们也能打的他们落荒而逃。但是,当战争真正发生时,他也傻了眼,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先进的战舰?所以,后来他一直都想送皇帝一个画满全球海军分布图的地球仪,告诉皇帝,世界不是过去的那个世界,我们不再是世界中心了。
我问,林则徐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什么时候说的?
他说,被发配到新疆时跟家人说的。家人肯定抱怨他,你安安稳稳当个省长多好,非多嘴,禁什么烟,谁爱抽鸦片就抽去,与你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呢?官至林则徐,他肯定明白,接禁烟这个差事,大概率是凶多吉少,那么这句话就是他送给自己的挽联。他奉旨刚到广州时,还写了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我问,英国人的诉求是什么?
他说,贸易畅通,希望中国多开放一些港口。你别看两家打的头破血流的,但依然有商业合作。中国人自己管海关有个问题,总是贪污,于是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就建议,我们帮你们管理海关,负责收关税,这样你们也省了反腐的心。从塞翁失马的角度来讲,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两样有利的东西,对于官方而言,增加了庞大的关税收入;对于民间而言,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繁荣的贸易。后来,左宗棠怎么收复的新疆?清政府穷的叮当响,没钱咋办,用关税抵押问洋人借……
我问,乾隆不是把新疆拿下了吗?咋又要收复?
他说,同治帝时期又被外国分裂势力占领了。但这次收复行动不是众望所归,反而朝中很多大臣反对,核心人物是李鸿章。他们认为世界格局变了,我们应该弃新疆,发展海上军事实力,也就是海防派。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则主张塞防、海防并重。双方吵的不可开交,最终老佛爷拍板,海陆并重,派左宗棠去收复的新疆。
我问,左宗棠为什么一定要收复新疆?
他说,林则徐点拨了他。左宗棠第一次见林则徐就问了一个问题,大人,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国家是谁?林则徐说,俄国。理由是什么呢?英国人只是想跟我们做生意,你只要懂商人思维,总能跟他们周旋。但是,俄国不同,俄国是个农业国家,他们的土地都在寒冷地带,出于本能,必然南下,保新疆才能保蒙古,保蒙古才能保北京。
我说,多亏了左宗棠,否则,去新疆要办护照。
他说,我个人观点,一九四九,新疆和平解放才是关键。不信?看蒙古!
我说,看来左宗棠跟李鸿章不对付。
他说,谁也不服谁。最终还是李鸿章更胜一筹。你知道胡雪岩为什么突然黯然失色吗?因为他是左宗棠的人,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李鸿章背后也有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叫盛宣怀,盛宣怀站的人赢了,他自然笑到了最后。
我问,盛宣怀是做什么生意的?
他说,单讲生意,盛宣怀比胡雪岩要现代,做的多是工业化实体生意。说出来你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个钢铁冶炼厂、第一所近代大学,创办了红十字会……,他身上有十一项中国第一。胡雪岩是做什么的?贸易商,主要做丝绸国际贸易。胡雪岩的落败不完全是因为政治斗争,还有一点更为关键,封建时代向现代化社会转型时,他对时代缺少根本的洞察,没有与时俱进,总觉得靠自己的能力可以支撑现存的、自然的贸易模式。说白了,他接受信息的渠道不如盛宣怀更畅通。盛宣怀的背后是李鸿章,李鸿章何许人?大清王朝的副皇帝。
我问,是不是可以把洋务运动理解为改革开放?
他说,还真差不多。
我问,当时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差距大不大?
他说,比今天大。今天,无非是经济收入的差别,见识差别不大。但是,清朝时期呢?沿海城市已经能感受到世界了,内陆城市还被蒙着双眼。清朝有个末代举人,山西人,叫刘大鹏,爱写日记,一写就是五十年,名曰《退想斋日记》。他去北京参加高考,一进京,就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用刘大鹏的话来说,一个是“洋世界”,以“京师、通商口岸”等主要城市为核心;一个是“旧世界”,差不多就是今天的二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及农村。更重要的是,殿试也发生了变革,孔孟之道不再是唯一,新学的比重越来越大,他自然落榜了,那抓紧买本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学学吧。没等他学出点名堂来,科举制被袁世凯给废除了。在我们看来,科举制是糟粕,早就该废除,但是对于这个节点的读书人而言,是灭顶之灾,所以,他们痛恨变法和新政,并不是他们不懂变通、思想保守,更多是出于个人的现实问题。
我说,这个视角很独特。
他说,是的,正史缺失的细节。
我问,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他说,决策太慢了,学的太慢了。李鸿章说服慈禧接受铁路用了十四年,而同时代的日本呢?十年内就完成了工业化。甲午中日一声炮响,洋务运动也就剧终了。
我问,小日本为什么学的那么快?
他说,体量小,就必须居安思危,变革就快。光学技术是没用的,因为技术的产生要对应着制度的根本变革,这一点日本做到了,而我们呢,是希望用新的模式维护旧的系统,没有技术产生的根本性土壤。
我说,前几天,有部电影上映了,《张之洞》,上映一周只有两千块的票房,不是两千万,太惨淡了。
他说,要论惨,大部分电影拍出来压根没有公映的可能性。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办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教育方面更没得说,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都是他创办的。他也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只是老百姓对他略陌生。
我问,四大名臣是指?
他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
我问,谁贡献最大?
他说,国家层面来看,肯定是左宗棠。当一切成了过眼云烟,只有收复失地才是贡献,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我说,学曾国藩的人最多。
他说,曾国藩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平定了太平天国,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践行者。
我问,清朝这些工厂,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他说,都不是,是奴才经济。有部纪录片《中国商人》,里面提到了郑观应,他在上海外企工作,洋人轮船公司的总经理。李鸿章发展招商局需要人才,就把他招来了,他也愿意,毕竟为国效力,自愿降薪。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他慢慢发现,官督商办这种模式走不通,因为官员还是封建王朝那种主子奴才思想,商人跟朝廷合作的结果是被耍猴,还拿不到自己该得的利益,那以后谁还敢跟朝廷合作?即便合作也是糊弄……。从这个角度来讲,洋务运动是很难成功的,因为没有相对自由的商业土壤,工业化的真正出路在于市场化。有钱赚,大家自然开办工厂。
我说,那我也就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明哲保身。
他说,其实看得清的历史人物很多,但这些人最好的结局,就是明哲保身。从这个角度而言,林则徐这些人是有大爱的,是真正的时代逆行者。
我说,林则徐的逆行,被人称颂。而袁世凯复辟称帝的逆行,惹来骂声一片。
他说,袁世凯的政治生涯若是以逼迫清帝退位为结局,他在历史中的形象会非常正面,甚至可以说是名垂千古的关键性人物。错就错在不该逆行那几步。这就如同白居易评判王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翻译一下,如果王莽在礼贤下士的时候死去,那他可能就是忠而不是奸。
原创文章,作者:懂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rj.vip/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