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罘读啥?
fú。
芝罘是个岛名,芝罘岛。
中国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整个造型很像个灵芝。
芝罘英文读啥?
Chefoo。
在一些老的英文著作里,Chefoo就是烟台的意思。前两年,我刷微博还看到有人在求助,问Chefoo是指中国哪。
有人给做了专题科普。
记忆深刻。
烟台这几个区,若是让我选一个区定居?
我选芝罘。
为什么?
最有烟火气息。
外地人到芝罘,一般都会安排到烟台山溜达一圈,烟台山算是整个芝罘最大的旅游IP。
烟台为什么叫烟台?
就是取名于烟台山,烟台=烟火台。明朝时,这里是海防军事要塞以及海防前哨,为防御倭寇的侵袭,在北熨斗山上设烽火台,遇到敌情,夜则举火,昼则升烟,以之为报警信号,人们把建立烽火台的山称为烟台山。
烟台这一带,秦朝到明朝,一直都是“芝罘”。
有了狼烟后,才被民间逐步称为“烟台”。
烟台山上有啥好看的?
N多领事馆。
官方说法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密集的近代领事馆。
先后有17个国家在这里建立了领事馆、洋行等机构,留下了38处融合中西古今的建筑群。
为什么烟台山会有这么多领事馆?
因为,鸦片战争。
官方说法: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烟台于1861年被迫开埠。随后,列强在烟台山及其周围建立领事馆、教堂、别墅,开设洋行、银行、邮局,兴办医院、学校,设立“公共事务委员会”,烟台山一带就成为了外国人的居留区。
从这一点来看,烟台的宁静是被鸦片战争打破的。
我摘抄两段《懂懂学历史》:
1,我说,上学时,我一直疑惑为什么1840年是近代史的开端,而不是1912年清帝退位。现在看来,是鸦片战争把大清的井盖给掀开了,让所有中国人看到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才逐渐开始军事、经济、教育的现代化改造。马戛尔尼的访华礼物有什么?没打动乾隆吗?
他说,枪,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可是清人不识货。乾隆回赠的是各种如意。
我问,这次没送钟表?
他说,当时清朝贵族对钟表已经很熟悉,也开始玩怀表了,瑞士一些国际大品牌甚至会针对清朝王室开发珐琅彩系列。假如曹雪芹是京城王爷这个级别的,《红楼梦》里就会多出两个道具,一是怀表,二是玻璃镜。
我问,马戛尔尼如何评价当时的大清?
他说,他形容中国是一艘已经破旧不堪的船,因为有几任能力不错的船长,这船看起来还能开,一旦遇上能力不行的船长,马上会沉。
2,我问,英国人的诉求是什么?
他说,贸易畅通,希望中国多开放一些港口。你别看两家打的头破血流的,但依然有商业合作。中国人自己管海关有个问题,总是贪污,于是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就建议,我们帮你们管理海关,负责收关税,这样你们也省了反腐的心。从塞翁失马的角度来讲,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两样有利的东西:对于官方而言,增加了庞大的关税收入;对于民间而言,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繁荣的贸易。后来,左宗棠怎么收复的新疆?清政府穷的叮当响,没钱咋办,用关税抵押问洋人借……
我突然在想,烟台钟表行以及张裕的创办,大概率也得益于这个契机。
基于这样的历史文化,烟台的中心必定是芝罘区,芝罘区最繁华的区域是火车站、汽车站、轮渡站汇集处。在烟台,地理老师给小朋友们讲到这些时,会补上一句,这是历史遗留的地理特例。
说白了,码头文化。
张裕总公司在芝罘区,有个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博物馆会出一些文创定制酒,例如怀旧版老包装的白兰地。
我刚学炒股时,曾经认真研究过张裕。
当时,我看空张裕。
两个原因:
第一、张裕的市场份额在逐步被进口葡萄酒所蚕食。过去张裕卖的太贵了,我读大学时,一瓶张裕红酒都卖100多块钱。
而进口葡萄酒呢?
普遍是1欧酒。
看电商就行了,醉鹅娘刚出道时,她卖的红酒一瓶动辄三五百,甚至上千,后来呢?价格不断的下调,现在的竞争价格已经到50元以下了。
国产葡萄酒呈现出被进口葡萄酒吊打的局面。酒水行业一本万利,亏损的不多,但是葡萄酒领域,尤其是上市公司,十有八九是亏损的,我记得去年还是前年,张裕是整个A股唯一正收益的葡萄酒企业。
第二、张裕产品太分散了。我参观了博物馆以后,更觉得张裕不靠谱了,几百款酒,什么都有……
你看人家茅台?
一共就那么几款产品。
你再看看拉斐?就那么几款产品,包装几十年不变。
另外,还有两点:
第一、山东的企业,面对市场太僵硬。看看张裕搞的直播卖货就行了,一塌糊涂,国企思维,办事效率超级低,很多操作都是反市场的,所以我一直都很疑惑,南方代理商是怎么适应张裕的?
第二、市场管理混乱。尤其是烟台本地市场,一箱酒加5块钱就能卖,什么指导价,市场最低保护价,形同虚设。
烟台张裕经销商做电商呢?
也吊打外地人。
例如同样的酒,有人零售价跟我拿货价差不多。
我私信问一下。
答复是:在烟台,我们零售就卖这个价!
若是张裕一直摁着红酒市场做?
我认为会走下坡路。一是进口酒价格区间已经在30元左右了。二是整个红酒消费已经降温了,中国缺少对应的红酒消费文化。
但是,我现在又看多张裕。
为什么?
因为,张裕会是白兰地的龙头。
白兰地市场在崛起。
白兰地+威士忌会逐步取代白酒市场。同是烈酒,白兰地与威士忌相比传统的中国白酒而言,更香。
更符合年轻人以及现代人的消费口感。
又与世界接轨。
现在白兰地市场已经呈指数级增长了。前年,临沂市场一年是1000箱的量,去年临沂一个代理商自己就做了6000箱,今年做的更好,2023年3月份,仅仅一个月,我自己做了700箱。
这玩意,在一个地方能否铺开,就看一点,“领导”群体是否认。
他们认。
瞬间就铺开了。
大家会“效仿”。
张裕里我最想做的系列,是干白。
干白有两大优点:
第一、可以反季节销售。干红、白兰地多是秋冬季节,而干白主打夏日市场。很多大酒店酒水区域会放个冰桶,里面埋着几瓶酒,那就是干白。
干白适合配海鲜。
第二、干白消费群体非常稳定。只要喝惯了一个品牌,会反复采购。
我在本地发展了一个地产商客户。
我卸100箱干白,她自己就能拉走一半,光日常招待用的。
但是,张裕的干白做的不好,产品系列太少,另外产品一旦做好了,马上就涨价,我做的最好的是摩塞尔传奇,现在已经涨到天价了。
海鲜店里也喜欢卖干白。
去年,我还跟网红朋友来了一次芝罘,我带她逛了逛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给她推荐了摩塞尔传奇干白。
这个酒是张裕为数不多可以打进米其林餐厅的系列。
我带她逛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她带我去爬烟台山,看冰心纪念馆。
她喜欢冰心。
我喜欢的程度,一般。
因为,冰心写的东西,我觉得读不来。她擅长写爱与宽容,歌颂儿童赞美母亲,很适合给孩子读,例如我们学过的《小桔灯》、《谈生命》。
我认为,冰心是过誉的。
从一点就可以看出,我们在小学课本、初中课本能遇到她,高中课本就遇不到了。
说明,编教材的人,是识货的。
朋友不认可我的观点,她认为林徽因和冰心属于两个典型的文学误会。林徽因被高估,冰心被低估。林徽因除了几首诗写得很美,比如众所周知的人间四月天,其余散文随笔非常非常平庸,小说就更不用提了。而冰心呢?很浓烈的个人风格,有五四青年的朝气蓬勃。
我只记得冰心写《我们太太的客厅》讽刺过林徽因,只是,在文章里,她也承认林徽因很“俏”。
前几年,我拍过一幅冰心的书法作品。
我送给了一位作家,当了敲门砖……
烟台为什么有冰心纪念馆?
因为,冰心的爸爸在烟台当海军学校校长,冰心童年时在烟台生活了八年。
“开埠”算是烟台的转折点。
现在烟台还搞了个烟台开埠陈列馆,就在烟台山上,原先是美国领事馆。一共分四大部分,开埠前的烟台、被迫开埠、近代化历程、人民的抗争。
“被迫”一词,好委屈!
烟台这个地方,盛产博物馆,各式各样的。钟表类的就不用说了,大大小小无数个,烟台山脚下还有个钢琴博物馆。我们对这个兴趣不大,毕竟咱不专业,门外汉,也看不懂。
我们还去逛过烟台博物馆,烟台博物馆展出内容基本围绕着“海”,要么是史前海边小渔村,要么是海上丝绸之路,再就是近代的海防……
我这个网红朋友是搞视频的,所以她喜欢去逛各类博物馆,拍素材。
我们俩主要目的是拜访烟台网红好礼海鲜于老板。来之前我还搜到了一篇四五年前的老新闻:《于虹:美女老板玩微信卖海鲜,月入200万》。
拜访后。
我认为,于老板比新闻中,更厉害。
任何一个成为商业网红的人,都有个共同点,发自内心的爱自己的客户,百分百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
说的通俗一点:活该赚钱!
线下,一年2500万。
线上,一年2500万。
就一点,不断把客户转化为微信好友,建立信任后,不仅仅卖海鲜给他们,什么都卖,乃至,在烟台,随意问个人,就知道她。
回来路上,我还在想,我若是在沂水开这么一家店,也这么用心,不断的加沂水人的微信,我也能搞的这么好,一年搞100万利润应该问题不大吧?
网红朋友当了真,非“逼”我搞。她说,董老师,我真的看好你,你是当网红的天选,因为你知道怎么做事可以做好。
最终,我也没搞。
觉得容易分散精力。
当网红,是需要发自内心有爱,爱客户,爱产品。
贩卖甄选。
我总觉得,沂水有个网红是值得去学习的,一位烘焙达人,家喻户晓,无数人有她的微信,但是她只深耕了蛋糕领域,若是她把社区电商也揉和进去,再输出自己的生活片段,让大家感受到你是一个具体的人,一个值得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那,无敌了。
这东西,一般人能学会不?
学不会。
当网红,真的是天选,任何一个能脱颖而出的人,看似是因为商业模式,其本质还是因为人,就是整个人有爱,有力量。
烟台人请人吃饭,喜欢点海肠。
海肠特别丑,特别吓人。
一般都用来炒韭菜,这玩意很贵,因为多是野生。这些年各地都在研究如何人工养殖海肠,多处于试验阶段。
就在我这次骑行烟台之后,烟台海肠就泛滥了,一场大风把海肠都吹上了岸。海肠一斤百多块钱,有人一晚上捞两三万块钱的。无数人开直播,我们临沂不少网友都连夜杀去了,还有很多读者问我:董老师,你咋没去捞海肠?
烟台人吃海肠,貌似有传统。我搜到了一句:远在明朝年间,烟台芝罘岛上的居民每到春节时,都用海肠做成菜品寓意为长久有余。
我到过烟台无数次,但是一直都没搞懂烟台为什么会这么繁华。
后来,学历史才突然GET到。
原来,是“开埠”带来的贸易红利。
包括苹果怎么引进的中国?
为什么又首先种植在烟台?
也是因为“开埠”。1871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思(John Livingsten Nevius)为扩大教会影响,引进西洋苹果。
从而使烟台成为苹果领域的祖师爷。
倘若,烟台与大连之间能修跨海大桥?
那烟台会再次腾飞。
不过,这么多年,一直都处于“喊”的阶段。我个人感觉,凭中国的基建能力,修这个跨海大桥没有问题,更多可能是“风”与“地震带”的考虑。
毕竟,这个位置是中国三大风带之一又正好位于郯庐断裂带上。
还有造价问题。
未来,更好的替代方案应该是海底隧道。
据说,已经纳入了国家和地方计划中,只是什么时候开搞,待定。类似的国家工程,也需要天时地利,例如海南跨海大桥,理论上比这个更“迫切”,喊了那么多年,依然没修。
我这次骑车,发现鲁东大学竟然在芝罘区。
老一点的人,喊它烟台师专。
中年一点的,喊它烟台师范。
年轻一点的,喊它鲁东大学。
当年,我第三志愿报的烟台师范学院。烟台师范也是二本,比曲阜师范大学略低几分,跟聊城师范学院差不多,若是现在让我选的话?我第一志愿就选烟台师范学院,毕竟聊城、曲阜、日照的城市底蕴以及经济文化都没法跟烟台比。
20年前,哪懂这些?
今天看见还是很亲切的。
毕竟,曾经擦肩而过。
这次骑车还有个发现,爱灸堂老巢竟然在芝罘区,我媳妇还买了不少,弄的家里整天烟熏火燎的。
看官方介绍,貌似还属于芝罘区重点扶持的特色产业。
毕竟,这几年,国家大力提倡中医产业。
我搜到了这么一段:这是爱灸堂迈向资本市场,迈向更广阔的发展舞台的新契机。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提升生产、研发、服务、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撬动千亿级的艾灸财富,助力中医艾灸养生行业更加健康发展。
广告语写的也很煽动,仿佛是做传销的:
你刚认识艾灸的时候,爱灸堂已研究了16年;你在观望艾灸行业的时候,爱灸堂已经近三百多家养生馆、几百家合作运营商、上千家终端点;你还在犹豫的时候,又有一家爱灸堂店就开在你家门口……
咱也不知道这玩意咋突然就火了。
要放在过去,我肯定要对其冷嘲热讽一番。
今天,我是不敢了!
(完)
原创文章,作者:懂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rj.vip/26091.html